九天神皇 > 姜姬 > 797.声声……

797.声声……


天启十二年。

        凤凰台上又是一年春祭的到来。

        青年男女穿戴一新,  乘车骑马,纷纷往城外的神女庙涌去。

        神女庙外有诺大的草场,  摆出了连绵数里的长棚,全是各家的少年少女。

        距离神女庙不远处也有商家搭棚售卖饮料与零食,棚都搭得极宽阔,  棚内都是百姓家的少年少女,  一边吃着店家的零食,  饮着豆浆,一边盼郎勾女。

        少年少女们大多都上过学府,哪怕只上过半年的小班,  只需学会通读鲁字,熟用初级数学,  学过户、民两律者即可毕业。

        不过大多数父母都会让孩子多上两年,  上足三年的基础课后才毕业。

        只有想在未来参加殿试的人才会继续读。

        他们都是“同窗”。哪怕没有在一起读过书,  说一说自己是哪届毕业的也能打开话题。

        只要聊起学府之后,大家很容易就会打成一片,  越说越热络。

        店家还会在店中准备最新的鲁字与数学的发明,  好让这些年轻的客人多留一会儿,多吃些零食,饮些饮料。

        一家食铺内,一个少年就说:“前年花将军回来时,陛下也只是在宫中赐宴,  并没有进行大祭。”

        另一人就道:“莫非你认为陛下有错?”

        当即有人打断道:“就事论事。”

        少年就停了一下,  继续道:“我认为陛下还是应该祭一祭的。江北这回又死了不少人……”

        一个少女发言道:“祭祀之事不可轻动,  我觉得陛下做的才有道理。整个天下有多少大事?我们在天下面前也不过是萤萤之光,如果总是用这样那样的理由祭祀,白白耗费人力物力,那就是恶祭了。”

        另一个少女附合道:“陛下是体恤各城,不肯总让他们上贡才不肯多祭的。要是那些爱对各城伸手的皇帝,只怕巴不得多祭几回!”

        又有一个说:“江北这回又抗税!陛下明明已经非常宽容了,凡人五亩不必收税,没见整个天下的百姓都在歌功颂德,都道陛下是真正的神女。”

        话题很快转弯了。

        一人说:“世家广积土地,乃是世代之功,本不应责备。”

        第二人紧接着说:“陛下制定国法收税,天经地义!世家如何能例外?”

        第三人道:“世家与百姓不应该一体对待。百姓都有五亩免税的优待,世家该有五十亩!”

        神女庙里,姜姬正在与民同乐。

        这里说是庙,因为一直的扩建,已经相当于一个别宫了。

        姜旦在外面与百姓踢球,她把姜武也赶出去一起玩了,今天出来就想让他好好放松放松的。

        新税法实施下去后,渐渐的开始有了反对的声音。

        ——一开始,大家因为畏惧而不敢反对。

        现在时间久了,世人的记性就开始不好了。

        “也才过去四年,这就快忘了。”姜姬叹气。

        王姻道:“有花将军去这一趟,估计还能再记上几年。”

        毛昭道:“陛下,不如和缓些……”

        新税法就是将世家与百姓一视同仁了。百姓有五亩免税,超过五亩才需要交田税,一直到现在,也只有郑国和沿江的几个城市中的百姓有零星达到了一家每人超过五亩的交税标准。

        而世家则是每一家都需要交税。越是子嗣不丰的人家,越是交得多。

        去年年尾的统计结果终于交上来了。这一回只是统计了发生变化的地区,但调查的难度却不小。

        不过结论却惊人的相似。

        百姓中能做到一家之中超过五亩免税数的,大多数都是聚族而居的大家族。

        旧的有一族或一村,新的有聚两村或多姓为一族,也有数个家庭联合到一起。这样男丁可以集中耕地,女子则纺织和养育孩子。

        这样的好处是人口多了以后,单个家庭抗风险低的危机就会削弱。老人可以受到供养,小孩子的存活率上升。

        也从侧面解决了一部分单性资源不足的问题。

        比如某地女性资源不足,数家联合起来时,多数是以女性为主导,她们挑选年轻健壮的男性负责耕种和保护家族,而男性也会有更多机会得到后代。

        男性资源不足时,以女性为主的家庭环境抗风险能力较差,聚合起来以后,年轻的女性可以担任耕种或纺织等养家活口的责任,年老的女性则可以负责养育孩子。

        当然,新户律中允许女性立户、拥有土地、财产与姓氏也给了她们很大的便利。

        有更多百姓也会选择移入更开放的地区。

        世家的反应也没有超出姜姬的预料。

        比如子嗣不丰的家族开始想方设法令家中人口变多,以逃避交税。

        像不许女子出嫁,只能招婿;

        重新承认旁支——在一些原本只承认嫡支的家族中,甚至为此修改了祖谱,将已经分出去的旁支重新续回来;

        还有招收义子、养子等。大多数是将弟子重新收为义子或养子,或招其为婿。

        另有一部分世家想出了更“聪明”的办法。

        他们想方设法钻到徐公、黄公、毛昭、王姻(姜姬:名声在外)的家中,企图说服他们修改税法。

        另一方面在各种文会中哭惨。不是哭税太凶,而是哭祖宗以前多么辉煌,现在祖宗的子孙竟然沦落到与庶人一般的境地中,子孙不肖,令祖宗蒙羞。

        有哭的,也有自尽的,还有更激烈的。

        姜姬就听说有一个旁氏,因为自家交的税和附近的百姓村民一样,都是过五而税,悲愤之下,把自己家的祖祠给点了。

        她听到时也小吃了一惊,问毛昭:“旁氏真把他祖宗给烧了?”

        白哥:“噗……咳咳。”

        毛昭无奈点头,“是啊,真烧了,陛下……”

        白哥抢话:“何等不肖之人!陛下,不能轻饶了他!”

        毛昭:“……”

        于是当天接下来是白哥激昂陈词要把姜姬把这不肖子孙给好好的打一顿,毛昭忙着为不肖子孙求情。

        等姜姬从善如流的听了毛昭的:“既然如此,那朕就不罚他了吧。唉,真惨……连头发都烧没了……给他赐些药吧。”

        出宫后,毛昭钻到白哥的车上把白哥揍了一顿。

        总之,在世家种种的“反抗”之下,姜姬案前也终于收到了请求给世家更多优待的奏章。

        姜姬看过之后命人记档。

        然后就抛之脑后了。

        但底下的人一直没放弃想继续说服她。

        姜姬有准备未来三十年,或五十年,或等她去了以后,三宝案前也会照例出现同样的奏章。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为了让三宝早早习惯,所以她已经把这件事全都交给三宝去处理了。

        此时眼见毛昭又要旧事重提,姜姬忙道:“此事,朕已交托给储君了。尔等当去询问储君才是。”

        毛昭:“……”

        他当然去见过三宝公主。去之前还以为三宝公主会比陛下好说服,不料三宝公主认真细致的听完之后,道:“孤尚在学习,目前无法回答毛公的问题。稍后等孤有所得后,必会答复毛公。”

        毛昭有一丝不祥的预感,但他觉得不可能……三宝公主年纪小,不可能这么滑头。

        但接下来不管他去多少次,三宝公主都是这一句话!她还会嫌弃他的例子总是那几个,还道“若无新例,毛公就不必来了。”

        毛昭:“……”

        ——既然三宝公主这么说,他如果接下来去收集所有反对新税的世家姓名……好像也不太对?

        有种把他们的名字递上去会不妙的感觉……

        毛昭内心苦闷,找白哥喝酒,酒席间说出疑虑之处。

        白哥当即带着他偷偷溜到徐公的书房里,把徐公最近的手书偷给他看。

        两人躲在屋子里,就着一盏灯,悄悄阅读徐公亲笔所著的最后一部书。

        《商女本纪》。

        毛昭一目十行,如饥似渴的读着。

        白哥在旁边叨叨:“老师跟龚相校劲呢……”

        “龚相说他在写陛下的本传,他回来就说自己也要写……还先把《商女本纪》的名字取了。”白哥为自家的老小孩摇头,怎么可以欺负人呢?

        他看毛昭看得入神,悄悄在旁边使坏说:“你知道陛下当年在莲花台头一次谋算龚、冯、蒋三姓时是几岁?”

        毛昭还真计算过,不过他觉得其中一定另有机窍。

        “陛下当时应不足七岁……”说着说着,毛昭自己也怀疑了。

        陛下本非凡人,七岁时的神智说不定也不凡了呢?

        白哥瞪他:“你既知陛下七岁时就能意谋三氏,怎么会觉得储君不行呢?陛下在储君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从商城回到莲花台了!”

        此言如当头棒喝。

        毛昭倒是再也不敢小瞧三宝公主了。

        龚家。

        龚香仍在奋笔疾书,旁边坐着的人是蟠郎,他一边看龚香的大作一边发笑。

        “休要发笑!快告诉我,当年陛下见到我的时候都说了什么?”

        他请蟠郎住到龚家来,为的就是这个!

        唉,当年他真是有眼无珠!搞到现在想写一本陛下的本传都要找别人斧正。

        蟠郎在灯下一笑,旁边添灯油的小童就眼直了。

        “可不是什么好话。你真的要写上去?”蟠郎笑道。

        龚香自得道:“便是一开始不是好话,我与陛下一世君臣相得,才显得我与陛下感情深厚啊!”

        深夜,龚香说:“你先在鲁国为相,后又在河谷经营多年,立功不小。陛下此时将你召入朝中,必将委以重任。”他停了一下,叹道:“我与陛下相伴一生,此生无憾。待我去后,你要代替我站在陛下身后,辅助陛下成就大业!你若有分毫懈怠,我在九泉之下也要咒你!你记住了!”

        说到这里,龚香双目血红,死死盯着蟠郎。

        蟠郎恭敬跪下,行五体投地大礼:“是,老师。”

        天启十三年,龚公荐弟子入朝。此子相貌堂堂,彰华日表。陛下一见,顿生心喜,唤其蟠郎。


  https://www.biqugecd.net/18_18155/210870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net。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