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 第464章 死结

第464章 死结


第四六四章死结

        嗯,从战略上讲,一个国家的军队,必须分为战兵与守兵两个部分,

        林啸点点头,娓娓说道,其中,战兵是完全脱产的机动作战部队,相当于后世的野战军,专门负责打仗,负责开疆拓土而守兵主要负责戍守边疆,这些部队,倒是可以通过屯田来实现相当的一部分自给,缓解后勤压力

        关于部队建设,林啸倒是内行,他早有计划,有了根据地后,他不但要继续扩军,关键还在于严格的整训,所以,李涛提出的讲武堂这件事,正对林啸的胃口。

        以后,他的讨虏军必须要做到战有良将,守有精兵,通过上下协调,彼此呼应,严格训练,整肃纪律,才能提升整体的战斗力,确保完成他们胸中的长远目标

        所以,你不但急需大量的兵员,还要彻底解决思想问题,让他们心甘情愿高高兴兴地上战场

        李涛笑了笑,问道,哪怕让他们戍守遥远的苦寒之地,也要让他们觉得,这是为自己打仗,是保家卫国,是为了保护父母妻儿,对吧?

        对,就是这个意思,

        林啸点点头,说道,否则,我的兄弟们本事再大,也只能练出一支雇佣军来,部队根本就没有军魂尤其是消灭了清军之后,要是士兵们都迷失了方向,人人只是当兵吃粮混日子,部队的战斗力就无从谈起,跟那些军阀的私兵没什么两样了。

        嗯,所以,只有通过土改,让穷人翻身,才能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

        李涛抬眼看了看林啸,沉吟着说道,不过,动员的时间这么紧,又要疏通思想,这却是一对矛盾,所以我准备,将土改工作分成两个阶段,分两步进行

        哦?哪两步?

        现阶段,为了先解决兵员,就要以稳为主,还是要考虑统一战线这个问题,只能照搬广东和福建施行的那一套了打击面尽量控制在大地主,暂时放过中富农,只要实现耕者有其田就算完成任务,通过清算调解等相对温和的手段,将大地主的出租地,转移给无地和少地的贫雇农

        顿了顿,李涛接着说道,这样做的好处是,至少能够基本建立起一个以中农为主的稳定的农业社会,在一个总人口只有四千多万的解放区,尽快动员出数十万大军和相应的粮食

        好,先来个不彻底的土改,是吧?

        对,先应急吧,

        李涛点点头,缓慢地说道,等大局明朗后,再做第二步,真正做到‘不饿死一个人,不荒废一亩地’,按人口平分一切土地,不但地主与富农的土地和财产要全部平分,中农的土地也要以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分配。

        最终土地归国有吧?

        对,这么做,虽然有些激进,但能让农民真切地感受到公平,真正地看到希望,才能让他们自我动员,通过成立农会,重建农村的基层政权再通过申冤会批斗会人民法庭等手段,树立稳定的威信与更广泛的动员力,建起一个越历史最高水平的新型政权。

        嗯,

        林啸赞许地点点头,若有所思道,这样,百姓的腰杆挺得直了,心气也高了,才会心甘情愿地支持我们,修路运粮支前民工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了。

        对,有了足够的人员储备,我准备建立完善的三级民工动员体系,既要极大的支持前线,又不至于对脆弱的农业经济造成过大的破坏。

        哪三级?

        林啸眼睛一亮,追问道。

        在后世,和平时代的军队已经很少动用民工来解决后勤问题了,所以,对于民工问题,林啸觉得,这个李处长,比自己懂的要多得多。

        随军二线临时,

        李涛笑了笑,淡淡道,这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脱产随军的常备民工比例极小,仅占民工总数的一成左右,更多不脱产的在乡农民在后接力,在各地政府的组织下,将粮食与军需物资准时无误的运往前线。

        好,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林啸看着李涛,翘了翘大拇指,赞道,老李,有你在后方主持,我们在前线,就没有后顾之忧啦。

        别,你可别表扬我,我怕鸡皮疙瘩掉一地,

        李涛摇着手笑道,说真的,老林,你的担子太重啦,不给你分点忧,怎么都说不过去啊。

        不不不,你比我辛苦,谢谢你老李,真心的,

        林啸一正脸色,感叹道,有了你们的大力支持,再与老曹他们的工业基地所提供的武器工业品相结合,我相信,我们的部队,一定能迅成长为前所未有的革命军,以完全的主动权,控制整个国家的走向

        好,我们兄弟同心,轰轰烈烈的干他一场!

        李涛开心地笑道。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林啸伸出手,和李涛重重击掌道,看着眼前这位豪气勃的前情报军官,林啸既高兴,又感慨。

        要是没有这个既能干,又大度的兄长级战友,他不知道,自己在这个风云激荡,又人心险恶的乱世中,究竟能干成什么样子。

        有时候,林啸自己都觉得,作为一个在太平盛世成长起来的普通军人,要想在乱世中干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自己的性格有个致命的缺点——不够心狠手辣。

        他很清楚,一旦开始土改,以及接踵而至的政体改革,必将彻底得罪以地主豪绅,以及军阀列强为代表的一大批既得利益者,阻力极大。

        届时,上至小朝廷,下至各地的官绅豪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掀桌子翻脸,是早晚的事。

        要知道,在中国这个封建社会中,自古以来,这帮人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势力,是统治体系的经济支柱与各种政策的实际执行者。

        而真正的贫苦百姓,根本没有话语权,一千余年来,这个国家都是皇族与士族共治天下,历朝历代莫不如此。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封建朝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轮又一轮的兴替怪圈,其最大的病因,就在于无法避免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土地兼并。

        所有的王朝,开国之初总是耕者有其田,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力得以渐渐恢复,然而,假以时日,总有人会失去耕地和家园,每至王朝末期,土地兼并越严重,多数土地越来越集中至少数人的手中,社会不陷入动荡才怪。

        仅就大明一朝来说,经过老朱家三百多年的统治,通过不断的土地兼并,咱们这个国家,早已形成了以一小撮拥有几千上万亩土地的大地主,与大量无地佃农并存的状态,构成了整个社会的主要矛盾。

        与所有的皇朝一样,这个矛盾在大明,也不断地在缓解激烈再缓解再激烈中循环往复,以致整个皇朝深陷于新生复苏强盛衰败中兴灭亡的怪圈中,最终重蹈前朝的覆辙,周而复始

        可以说,对于封建社会来说,这就是一个死结,历史上,从未有人成功解决过这个矛盾,自然也无人走出过这个周期律。


  https://www.biqugecd.net/31_31057/224488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net。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