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奋斗在晚明 > 第一百三十五章 当赴雅集

第一百三十五章 当赴雅集


(ps:感觉书友柔之虎,书友l599xl再次的100币打赏~预告一下,本书十一月一号上架~)

        其实文人的圈子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并不比商贾高雅多少。只不过文人假借诗词、文章来造声势,显得格调高一些罢了。

        商贾逐利,文人追名。难道追名的就比逐利的天生高一等吗?

        拿晚明来说,东林党不比商人可恨多了?

        当然,要想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是必须入仕的。

        手中没有权柄,说的再多也是空谈。

        宁修既然决定了要考科举,就免不了和这些文人接触。

        而文人之间接触的最合适场合就是诗会雅集了。

        张懋修之所以选择在此时办雅集自然是有道理的。

        科试临近,正是造势的最佳时机。

        若能在此时出尽风头,对科试的成绩肯定有加成。

        说到底,科试不似乡试那么正规,成绩全凭教谕一句话。

        而人都是会被舆论影响的,教谕也不例外。

        如果一个本县乃至本府士子都交口称赞的大才子未能顺利通过科试,获得乡试的资格,这个教谕肯定会被读书人的吐沫星子淹死。

        当然,前提是这个大才子不能是绣花枕头,必须要有真才实学。不然要是纯粹吹出来的,教谕也不可能昧着良心让他通过。

        混读书人圈子的,大多有点真才实学。毕竟学问这东西包装不了,肚子里没点墨水只能被人嘲笑。

        宁修当然不担心这方面的问题,小秀才留给他的底子本就不差,加之他这些日子一直勤学苦练,文章水平上升了一大截。

        最重要的是,他肚子里有好货啊。

        雅集比的是什么?自然是诗词耳。总不能一边饮着酒一边写篇八股文出来吧?

        要比诗词,宁修也不是针对谁,他绝对秒杀江陵乃至荆州的所有士子。

        开玩笑,宁修毕竟是穿越客啊,诗词还不是信手拈来?

        张懋修办这个雅集完全不是为了自己。张懋修是什么身份?那是当朝首辅张居正的三子,是绝对的极品官二代。

        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张懋修参加的那科考试绝对是头名,除非主考官不想混了。

        而且张懋修也是在顺天府参加乡试,并不需要在荆州造声势。

        所以,他举办这个雅集完全就是在为宁修造势,宁修直是感动不已。

        这种时候宁修要是再拒绝就太不通人情世故了。

        他点了点头道:“多谢懋修兄美意,宁某一定如期赴集。”

        张懋修闻言大喜:“这就是了。宁贤弟好好准备准备,这次雅集可是扬名的大好机会啊。”

        名气这个东西真的是一柄双刃剑。没有的时候想要,有了反而发愁。

        不过眼下宁修确实需要获得名气,他迫切需要在荆州文人圈子里占据一席之地。

        那么便让雅集诗会来的更猛烈些些吧!

        ......

        ......

        三日后,望月楼。

        黄昏时分,楼前停满了各式各样的马车,一群青衫雅士从马车上走下来,彼此拱手作礼,三三两两的走入楼中。

        今日是青庐雅集举办的日子,整个望月楼都被包了下来。

        江陵城中的文人雅士大多前来参加,竟有百余人之多。

        好在望月楼足够大,能够容纳下这么多人,要是换做一般的小酒楼恐怕就得被挤爆了。

        望月楼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是大堂,摆了十来张张桌子供散客用茶饮酒。二层和三层都是包房,达官显贵多在此宴饮。

        今天的雅集同样也是这种模式。没啥名气的读书人都被安排在了一层。而稍有名气的士子则都在二层、三层的包房之中。

        其中最有名气的十人安排在三层朝向最好的皓月居中。

        此间中除了雅集的举办者张懋修,江陵七贤外,便是宁修和另一位三十来岁的男子了。

        江陵七贤的名号宁修是听说过的。

        此七人善于作诗,颇有才情,但因为不屑于入官场为官,在考中举人后就不再继续参考,整日参加诗会雅集,寄情于山水之间。

        要宁修说,这七人的选择倒也很讨巧。

        在大明朝考中进士后是肯定会被立即授官的。当然庶吉士需要去翰林院见习三年,这期间没有实职。但庶吉士人数毕竟太少,不可拿来作例。

        大部分的新科进士都会被立即授官。

        授予了官职你总不能拒绝吧?

        好嘛,朝廷授了官,你直接拒绝。这不是打朝廷,打天子的脸吗?

        若是皇帝心情好,拒绝为官的进士估计就被打一顿板子流放,外加革除功名永不叙用。

        若是皇帝心情不好,恐怕这新科进士连命都得丢了。

        所以,如果不想做官,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参加大比。

        举人虽然号称有做官资格,但毕竟只是候补。大明朝的官职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补缺哪里那么容易。很多情况下三五年都不见得能补上。所以举人通常又叫半官。

        这江陵七贤大概就是看清了这些,才选择在考中举人后不再继续赴考。

        当然,举人还是有必要考的。不然连个举人功名都没有也太寒碜了些。

        你说你有文采,拿出证据来啊。

        总不能说老子就是有才,但老子只有个秀才功名吧?

        所以,有的时候文凭还是很重要的。至少参加雅集诗会的时候有装逼的资本。

        其实宁修是能够理解这江陵七贤的。毕竟做官需要舍弃很多东西,有的人如鱼得水,有的人就会浑身不自在。这江陵七贤大概就属于后者。

        与其弄得自己浑身不自在,倒不如追随本心做个雅士。

        反正考中举人后有无数亲族投献土地,不愁吃不愁喝,还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这种情况下做个缙绅雅士还不是美滋滋?

        至于那位中年男子,宁修就不是很清楚来历了。

        江陵城中卧虎藏龙,说不准是哪个隐藏名士呢。

        这个世界还真是有点小,宁修连云游至此的李时珍都能碰上,还有什么人碰不到?

        张懋修见时候差不多了,便起身举杯道:“今日张某设此雅集,为的是以文会友。诸位当是尽兴。”

        众人亦纷纷起身,举杯示意。

        ......

        ......


  https://www.biqugecd.net/7_7546/111507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net。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