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神皇 > 家缘 > 第二十二章 谋划

第二十二章 谋划


第二十二章  谋划

        家旺回到虎南了,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当天住在县城。

        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但凡是外出的人回来,亲戚朋友是一定要请客招待的。

        姑姑朱惠玉见家旺来了,少不了在饭店摆了一桌。姐姐朱娴全家都参加了。

        姐姐办的时候来的人很多。因为姐夫是县教委教学部主任,请客的时候把县一中原来教家旺的几位老师都请到了。玉茹由于是同班同学,当然受到邀请。

        家旺在学校时就是一等一的好学生,又生了亲生父母的故事,桌面上几乎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他。

        “不是我事后诸葛亮,早就觉得家旺有出息。长的帅且不说,学习特别自觉。脑袋瓜子灵,有思想,有抱负。一定有前途。”一位老师说。

        “你还真别说,当时就有人说家旺不像咱乡里人。言语谈吐比较睿智,除了性格有点内向外,几乎没有坏毛病。”另一位老师说。

        “老师这话我不赞成。长相有遗传,性格和智慧主要是后天养成的。你们是没有见过他那个家里人,他爸爸像个有本事也很稳重的人,他那个妈妈像个厉害角色。尤其是他那个妹妹,绝非善类。旺旺一点儿也不像他们。”灵儿不管面对的是师长,总是有啥说啥。

        “就你好!当着长辈的面,你那天都说了些什么!也不怕人家笑话咱家没有教养。”妈妈李娴呛她。

        “我那里没有教养了?那个小丫头说旺旺长的好是遗传了她们家的基因,摆明了是说咱家的基因不好。我可不吃那种哑巴亏。不知天高地厚,在武林高手面前打拳,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有几两重!”灵儿说。

        “这事儿我听灵儿回来说了,虽然灵儿在他们面前有些放肆,可当着爷爷的面说那种话确实不应该。”爸爸倒是支持灵儿。

        “都是你惯坏的!看看人家玉茹,当时说话多得体。”朱娴瞪了丈夫一眼。

        “当时我也不高兴!只是碍于初次见面没有作。”家旺说。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们是官宦家庭,自高自大是在骨子里的。从这一点上看,咱家旺确实不像他们家的人。”姑姑说。

        “家旺自小耳懦目染受咱们这儿的影响,做人处事更传统善良。只是以后不要受他们过多的影响,保持自己的本色。”一位老师说出了自己的期望。

        “放心吧老师,这方面我不会变的。”家旺说。

        “现在信誓旦旦的,说不上时间长了也会当俘虏。玉茹你看紧他,一有风吹草动就要向我报告。看我怎么收拾他。”灵儿说。

        “嘿嘿!人家玉茹不是你。”家旺看了一眼玉茹,笑着说。

        “以后有什么打算?”一位老师问家旺。

        “我想念完四年大学不再念研究生了,回来陪着父母经营果林。爷爷年纪大了,我要守着他。”家旺说。

        “道理上值得肯定,就是有点可惜。年轻人眼界还是要远一些,拓展一下展空间。不是说你研究果林没有出息,而是趁年轻时有学习的机会还是要更上一层楼。终究现在的科学技术展日新月异,如果有机会的话最好能到国外走走,多见点世面。你这种性格适合到研究所工作。”一位老师说。

        “我们也经常说他。家里老人有我们照顾就行了,他最好还是出去。爷爷和爸妈也不希望他一辈子窝在山沟沟里,可他就是不听。”姐姐李娴说。

        “没出息!别人都是到大江大海里游泳,他偏要选择小河沟。烂泥糊不上墙!”灵儿刺了一句。

        “灵儿不能这样说。我见过许多毕业生,读完了大学读研究生,又考博士。熬到快三十岁才毕业,结果当教师,一个月工资不到五千。工作一辈子,拿的工资比当初父母供上学的费用不出多少。学的那些知识有一多半一生都用不上。这样的人不如像家旺这样有争取的事业,有奋斗的目标。”灵儿爸爸说。

        “适合自己的才好。家旺在咱农村长大的,对农业有感情。当初他报考专业的时候,我一直坚持报理科,向科研方面展。现在虽然也属于科研学科,由于是农业领域,表面上空间很大,实际并不受重视,出成果也比较难。家旺可以考虑毕业后不回来,找个科研所做真正的研究工作。”一位老师说。

        “老师的话我明白,我想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的搞实用技术。”家旺说。

        “年轻人有这样的想法不容易。很多人都向往城市生活,说外面的世界精彩。其它有啥精彩的,到外都是水泥,人多乱哄哄的,连清闲散步的地方都不多。现在咱虎南沿海一带已经开了,天蓝水清,许多城里人都来买房子。县里规划还要在虎山开凿几条遂道,你们家那儿很快就变成旅游区了。好好干,保不准你的果园以后成为旅游点。”一位老师说。

        “边灵的学校是全国最有名气的,出来是想当法官还是律师。”一位老师问灵儿。

        “初衷不改,当抱打不平的律师。”灵儿不假思索的说。

        “挺有正义感的!不过这世道律师也被污染了。许多律师不是主持正义,而是钻法律的空子,与法官相互勾结,吃了原告吃被告,双方通吃。完全不讲道义和法律,跟我们教师医生一样,名声越来越差。”一位教师说。

        “律师不**,教师吃学生,医生吃病人,这些曾经被老百姓赞颂的职业现在是名声扫地。你们听说了吧,高考补习喊到3oo元一课时了。还有的教师有题不在课堂上讲,专门留在补习班或者家教的时候传授。医生更是差劲,专门雇了些医托招揽病人,不管大病小病都上全设备,病人花了多少冤枉钱。”灵儿的爸爸在教委,知道的情况多一些。

        “最**的要算官场。有权就有钱,有钱就任性。听说了吧,全县的煤气是县长小舅子垄断的,西河的沙矿是书记的弟弟开的。海边的鱼被副县长父亲控制了,凡是上来的渔船所有产品都要交给他们过一下才能上市销售,一年光提成就不老少。分管干部的副书记明码标价卖乡镇干部,就连一个小供电所长,谁得罪了都敢掐人家的电。时风日下啊!一位年纪大的老师叹了口气。

        “总会有人治他们。”一位老师说。

        “现在传言很多,许多是以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被判刑的。不过社会上更多解读为权力斗争。”灵儿说。

        “别乱说!”朱娴制止了女儿。

        “玉茹呢?还想加入我们的群体?”朱娴问玉茹。

        “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干别的,干教师比较清静。”玉茹说。

        “早晚你是农民婆!”灵儿又开了口,显然是指她与家旺的关系。

        “农民婆有什么不好,有饭吃有衣穿有钱花。信不信我们以后肯定比你强,不用动你那些心思。”家旺俨然成了玉茹的保护者。

        “这就帮上了!这叫不叫胳膊肘向外拐。你现在靠山多了,说话也气粗了。”灵儿取笑家旺。

        “我的靠山是爸爸妈妈和爷爷,你也得听。”家旺笑着说。

        “你觉得亲生父母会让你以后回来吗?”姑姑突然问。

        “他们管不着我。我这次去已经表明态度了,跟他们那儿只是亲戚,这儿才是我的家。”家旺说。

        “现在是现在,以后就说不定了。你那个家有钱有势的,会让你回到农村?打死我都不信。”灵儿说。

        “脚长在家旺身上,只要家旺坚持,别人也没有办法。”玉茹显然是非常希望家旺回来。

        “自己要有主见。终究是这里把你养大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本,要懂得感恩。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利于事业前途的事可以争取,感情还是要放在虎山。”一位老师话中有话的说。

        “我向各位师长保证,这里有我的亲人,有我爱的人。任何时候都不会做出违背良心的事!”家旺说。

        “小弟别说的太严重,这跟良心无关。其实无论你以后怎样选择,我们都希望你过的幸福。只要你过的好,爷爷放心,爸妈安心,我们都会祝福你的。”姐姐朱娴说。

        姐姐请完后,玉茹父母也请了家旺。虽然知道俩个孩子在交往,却始终没有讲到桌面上。

        “我想把你正式介绍给那边。让他们知道咱俩的关系。”在玉茹家吃过饭后,家旺拉着玉茹的手边走边说。

        “别!我们的事等毕业后再说。谁知道期间会生什么。”玉茹说。

        “你不放心我?”家旺问。

        “不是不放心你,是你那个家。他们太想把你收在身边了,保不准会给你做些安排。“玉茹有些担心的说。

        “看你说的,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我的事我自己做主,谁也别想支配我的人生。”家旺说。

        玉茹的担心并非多余,温风丽已经开始了行动。

        见儿子出息的这么好,温风丽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改变他的生活环境。

        她想的不是认祖归宗,而是掌控儿子的生活,让他按照自己设计的路子走。

        她觉得亏欠家旺。当年遗失儿子的时候,自己有失误,有责任。现在儿子找到了,应当也必须补偿。尽管家旺的生活并不差,她觉得不够。尤其家旺现在的生活不是她养育的结果,她心里不是滋味。

        她开始盘算,开始谋划儿子的未来。

        第一步是换个学校,改变他原来的生活环境。虽然在省城上学有爷爷奶奶在身边,但爷爷奶奶代替不了她这个母亲。孩子应当在母亲的怀抱里,没有人可以代替。

        儿子一定要转来京城,要在她身边。

        换学校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改变家旺的学科。不能让他醉心于农业,那样的话会一辈子跟虎山脱不开联系。

        她要让儿子学高科技,学理财,以后可以接自己公司的班。

        名字是一定要改过来的,否则认祖归宗就是一句空话。

        儿子是向家的子孙,是向家的血脉。不能姓朱,更不能叫那个土里土气的家旺。要恢复原来的名字向磊,跟朱家彻底断开。

        儿子毕业后更不能回虎山,学业不能中断。要读研究生,到国外去见世面。

        她有这个经济实力,也有这个能力。无论是转学还是改名,在她面前都不叫事儿。

        她在京城的朋友很多,许多是国家机关人员。一方面是向博天的关系,另一方面几年来在京城摸爬滚打,人脉结下的不少。

        大学生转学虽然是国家教委不提倡的,还设了许多限制,对她而言不叫困难。

        国家教委对转学规定,大学生一般不得转系(专业)与转学。包括家长工作调动、转业等都不能作为转学的理由。然而其中却开了口子,根据经济与社会展对人才的需要,在特殊情况下,学校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调整部分学生的专业、系。也就是说,只要学校同意就可以转学。至于是不是人才,是个伸缩性很大的标准。

        家旺学业已满一年,是通过高考入学的一本生。开学后升二年级,没有出本科三年级(含三年级)以上或专科二年级(含二年级)  以上者不得转学的规定。

        此事必须在开学前办好,升入大学二年级就困难许多。

        她选定了中国农业大学。之所以仍然选择农业大学,是为了安抚家旺热心农业研究的心。

        农业大学是由京城大学,是一所规模大、学科设置综合化的新型农业大学,是国家级重点大学。地点在京城海淀区,距家里并不远。

        学校不仅有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学院,还有工、信息与电气工程、理学院、经济管理、国际学等学院。

        她给儿子选择了经济管理学院。这个学院虽然主要以农业经济管理为主,却有农业经济系、国际贸易系、工商管理系、财务与会计系、财政金融系、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系,还有mba教育中心和mpa教育中心,八个研究机构。学院和研究机构承担着国家多项国内外研究课题,许多专家是国家农业政策制定的智襄团成员。

        温风丽要以农业大学之名,行改变儿子学科之实。

        她疏通了学校的关系,准备好所有的转学材料。不费吹灰之力拿到了省农业大学同意转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同意接收的函件和教委的批准书。

        完成了这些,她才给儿子打电话,讲自己已经回到省城,让他提前过来。

        接到母亲温风丽的电话,家旺第一个告诉了灵儿和玉茹,两个人立马赶了过来。

        “体凉一下你亲生父母的心情,专门从京城回来在开学之前聚几天是人之常情。在家里多住几天少住几天没有什么,对你亲生父母来说却是难得的感情沟通。”爸爸朱孝先说。

        灵儿和玉茹不同意。

        “说好的一起返校,自己一个人先走,太不够意思了。”灵儿的反对最激烈。

        “这次走了,又得半年才能见面。你妈啥时候都能回南京,何必在这一时呢!”玉茹是这样说的。

        “第一次到爷爷家,有妈妈在场,说话总方便些。”苏冬梅是这样理解的。

        “说好的只认亲,平时不来往,刚说过的话变卦,这家人家不太地道。”灵儿说。

        “这样展下去,家旺毕业后他家里肯定不让回来。”玉茹担心的说。

        “那我就打电话告诉他们,就说爷爷身体不好,要在家陪几天。”家旺也不想早回去。

        第二天,温风丽的电话又来了,直接找朱孝先接电话,意思仍然是要家旺先到省城,还说了些体谅她心情的话。朱孝先只好答应了。

        “你那个妈连这点道理都不懂,第一次为什么不给我姥爷打电话,直接打给你,分明是不把我们家当回事儿。”灵儿接到家旺的电话,气乎乎的说。

        “要不我就听她一次,去把话讲清楚,不能再干涉我的生活。”家旺说。

        “你没有那个坚持!信不信由你,以后的麻烦事还多着呢!”灵儿听出家旺已经想走了,把电话扣上了。

        家旺又给玉茹打电话,提出要玉茹和他一起去。

        玉茹不像灵儿,她很少拗违家旺的想法。只是说了句“我去算什么?好自为之吧!”,就挂断了电话。

        当家旺把提前归校的事跟爷他朱延祖说起时,老人只说了句“自己看着办吧!”

        家旺走的时候,朱延祖老人第一次躲在炕上没有下地送家旺。

        老人心里啥都明白,只是没有说出来。


  https://www.biqugecd.net/35_35179/170787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cd.net。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cd.net